返回
編號:A0009
祖龍 春秋對璧-右璧/左璧
規格:(R) 9.988 - 10.044 x 0.578 cm 、 (L) 10.025 - 10.095 x 0.675 cm

『秦始皇的帝國』

重量 :  385.12 carats (右)、474.63 carats (左)

秦始皇(西元前259年—前210年)姓嬴,名政,為秦莊襄王之子。因為在趙國出生,又叫做趙政。13歲即王位,39歲統一中國,建立秦朝,稱皇帝。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。後世俗稱嬴政或秦王政,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「祖龍」。自稱「始皇帝」,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。
儘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齡尚幼,但其麾下秦軍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,例如秦國將領蒙驁分別在秦王政三年(公元前244年)攻取韓國十三城,以及在秦王政五年(公元前243年)攻取魏國二十城,並在該地設置東郡。

公元前238年,他親理國事,平定了嫪毐的叛亂,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,並任用尉繚子、李斯等人。在西元前247年,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。呂不韋是秦始皇登上王位過程中的關鍵人物。即位時由於年少,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,並尊呂不韋為仲父。秦王政初即位時,國政為相國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所把持。

西元前238年,他親理國事,嬴政剷除嫪毐的叛亂、罷免呂不韋的相職,開始親理國事。至此,嬴政徹底掃清了威脅自己皇位寶座的因素,大權獨攬,成為秦國名實相符的君主。當年,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,下了《逐客令》逐出六國食客,但被李斯的《諫逐客書》所勸阻。此後,嬴政廣攬人才,勵精圖治,積極準備統一天下。其手下人才濟濟,文臣如尉繚、李斯等人,武將如王翦、王賁父子、嬴成、蒙武、內史騰和蒙恬等人,還有善於間諜活動的姚賈和頓弱。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,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,先後滅韓、魏、楚、燕、趙、齊六國,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、多民族的、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——秦帝國。

秦始皇統一全國後,採取重要措施的以加強對帝國的統治:
1.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內統一度量衡; 
2. 以秦國通行的文字大篆為基礎,命李斯簡化之而制定小篆,頒行全國,統一文字; 
3. 廢除六國通用的貨幣,統一使用的貨幣,以秦「半兩」錢為流通貨幣; 
4. 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,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,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。 
5. 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自商、周以來的分封制,實行郡縣制,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。 
6. 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,並連接戰國時期各國修築的長城修築成為形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
7. 開拓南越,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今天兩廣,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。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。 

秦始皇為了達到控制人民與加強專制統治,他採取了以下措施:
1.  遷富豪。下令將全國各地的富豪遷往咸陽,以方便監視。 
2.  收兵器。為了防止人民造反,下令沒收民間的兵器,運到咸陽,與九鼎一起,鑄成十二銅人與許多大鐘。 
3.  焚書坑儒。為了鉗制人民的思想,接受李斯的建議,除了《秦史》、農業、卜筮和醫葯的書籍外,下令將所有史書一律燒毀,全國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經書和諸子百家的典籍,也全部由官府統一燒毀,此即「焚書」。

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,燕國派遣的刺客荊軻刺殺秦始皇,未成功而身死。在秦帝國建立後,韓國名門之後張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,也未成功。
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,旋即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,還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游,在各處刻石紀功,炫耀聲威。為尋求長生不老之藥,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渡東海求神仙,耗資巨大。

西元前210年,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。行至沙丘(今河北廣宗西北),秦始皇病死。

自古以來,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。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,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,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,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。

 參考資料 : GIA Certification Repo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