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編號:C0009
元 青花磁『白首成約』人物罐
規格:D 27 x H 40.5 cm

西元1277年,元世祖忽必烈亡宋開始,到西元1367年元順帝逃回漠北為止,蒙古人入主中原,雖僅九十年,但其實際控制中國,應以世祖忽必烈即位時算起約有百餘年。

在蒙古人眼中,中國人不過是他們的殖民地,依職業的性質將人民分為十級:官、吏、僧道、醫、工、匠、娼、儒、丐。在政治制度上,科舉制度的廢除,長達八十年之久,對傳統知識份子的摒棄,卻是空前絕後。儒者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群不事生產的寄生蟲。文人的地位只比一無所有的乞丐好一點點。科舉制度一向是文人晉身之階,等於宣告文人將永遠卑賤,而無翻身之日。在現實社會裡,文人一下子變成無用之人,現實環境的窘困,生活的困厄便隨之而至。為了生活所需,文人不得不大量轉業,其中與文人關係最密切的繪畫工作有了突破性的發展。文人的加入,加強了以毛筆為創作工具在陶瓷的造型及裝飾題材上,於是釉下彩繪的青花瓷器,便成為元代瓷器中貢獻鉅大、最受矚目的品種,突破與創新手法也給後人留下了很好的製瓷基礎。

元代瓷器在造型,筆法和燒火技術,都不可否認有極高的水準,所謂「青花磁」,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器的專稱。元初的作品以中小型的碗罐為主,而較大型的瓷器罐,是元中期以後才大量出現的,古代的燒瓷均以柴燒,溫度的高低會影響釉色的深淺,顏色分別為深藍色、灰藍色具濃密藍點暈散及鐵鏽斑,因溫度不易集中,同一窯的前段、中段、後段溫度不同發色就會不同。元代青花瓷器的製作是一反常理的,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與紋飾不受環境所約束, 其紋飾畫工是越大件越精緻,越小件越粗糙,就是先在瓷器用鈷土描繪紋飾,再上一層無色透明釉,以高溫燒成。

此件青花磁『白首成約』人物罐,畫面中,主要人物,描繪出良緣巧合,美好姻緣,瑤池果熟、三千歲海屋、壽添九十春。
一圖描繪:白首成約--夫妻相偕直到年老,福壽雙全、桃開連理。
二圖描繪:鴻案相莊--夫妻感情融洽,相敬如賓,偕老同心。
三圖描繪:五世其昌--指後世子子孫孫都很昌盛,齒德俱尊,年齡、德望都在他人之上, 為眾人所尊崇。
整體人物罐空白處襯以花卉、小草、山石,錯落有致,佈局均勻,瓷器裏、外出現的拉胚紋、釉斑、平底粗面、火石紅,為元朝 青花磁人物罐最典型的代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