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編號:A0014
戰國 秦攻百越降龍伏虎雙龍頭
規格:L 9.85 x W 6.16 x H 4.39 cm

重    量:  1,272 carats

西元前219年至西元前210年

秦統一六國後,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五百多年的戰亂局面,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開始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,開始設想征服南越,開始想對百越發動戰爭。西元前219年秦始皇終於發動了對百越的戰爭,戰爭共有三次(西元前219年、西元前214年、西元210年),秦始皇三征嶺南,「越」就是指當時長江下游至南海交州灣沿海居民的泛稱,其種姓繁多,故稱之為「百越」。秦攻百越之戰可以算作是秦始皇的一個有許可范圍?重大傷亡,而達到戰略目的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軍事行動。

西元前219年秦將屠睢受令秦始皇「秦攻百越 龍伏虎雙龍頭」玉令符,用此發動對百越的戰爭,秦王朝與整個南方百越民族激起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。秦將屠睢持「秦攻百越 龍伏虎雙龍頭」玉令符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攻擊百越,由於秦軍對百越地區水土不服,同時當時的百越地區多為原始森林,越人利用了這一點,夜襲秦軍,當時的秦軍真是苦不堪言,秦軍為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更是不惜代價,但這ㄧ場戰爭使百越之地納入了秦王朝版圖。百越地區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如今的廣東和廣西地區,秦軍當時耗時十年戰死30萬攻下此地,兩千多年後的今天,這裡卻成為中國目前最富裕的省份。

秦攻百越之戰是秦王朝與整個南方百越民族的戰爭,秦始皇被迫開始徵調大量民工開鑿靈渠,最終兩湘江和灕江的兩大水系溝通,這確保了糧草和兵源地運輸。西元前214年秦軍在第二次戰爭中任囂和趙佗的率領攻擊百越,「五路秦軍」大戰「百越軍」這是歷史上一場非常殘酷的戰爭,這ㄧ戰役完善了中華的基本版圖,從此以後,廣西和廣東成為了中華版圖的省份。大秦帝國的統ㄧ戰爭,統治了南越長達九十年,實現了囊括嶺南的戰略目的。第三次戰爭於公元前210年,秦將趙佗建立了南越國,秦始皇最終平定了百越地區。但秦始皇卻因進攻百越、修築長城而致使國內貧困,四處起義,衡量百越戰爭與秦朝滅亡之間的關係,秦攻百越之戰,雙方形成對峙局面,傷亡十分慘重,也是致使秦朝最終滅亡的非常關鍵的原因之一。

這ㄧ件非常有名的秦始皇「秦攻百越 龍伏虎雙龍頭」玉令符,御制雕工,以龍為形象雕塑,以四象中的青龍神為首,東方七宿亦稱「蒼龍,代表春季,意諭令秦將屠睢於春季發動對百越的戰爭;再以掌管四方之海的四海龍王為后,以求秦王朝社稷風調雨順,冬季即能贏得此戰勝利。整器青龍神雙目突出??有神,雙龍頭凶猛威儀降龍伏虎,儀態之美,雕琢之生動,線條活潑而自然。冠飾形狀的雲紋滿佈,代表雲氣繚繞皇恩浩蕩,雕塑極為淳古精緻;龍身用勾連雲紋、谷粒紋佈飾,象徵著萬物甦醒,預示著征服南越後老百姓生活揚溢著生機勃勃的景象,象徵著祈福於天、祈求天下安泰豐收富足的秦王朝。

「秦攻百越 龍伏虎雙龍頭」飽經滄桑的整器件已有些許的風化,其歷史傳承地位是非常重要。不同文化內涵的表達方式和真正歷史的傳承發展,整器一次雕成的藝術形式,典型的秦朝雕刻紋飾風格。它的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,它更見證中華基本版圖的歷史面貌與變遷,彰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得以延伸、播種、永續、發揚與傳承。

1928年10月淪為海外遺蹟。

參考資料 : GIA Identification Repo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