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返回 |
編號:A0001 |
漢高祖 蟠螭龍榖紋玉爐 -- 千年接棒 |
規格: L 10.2 x W 10.1 x H 13.7 cm |
漢代 Han Dynasty 漢代延續秦代,以皇帝為核心,西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後,以其地置桂林、南海、象三郡,桂林郡領十二縣;西元前196年,趙佗向漢朝稱臣,獻上最具代表性的蟠螭龍榖紋玉爐,南越國成為西漢的一個「外臣」。 漢代的藝術基礎繼承和發揚秦代形式,最具代表性的『蟠螭龍榖紋玉爐』,和闐玉質料雕成,雕刻工藝精簡傳神,配合器形採對襯布局的穀紋,穀紋圓潤, 排列整齊,刀法簡潔有力,高浮雕蟠螭龍氣韻生動,紋飾及造型,皆顯現漢代的風味,更豐富漢代雕刻與繪畫的題材與技法,玉色渾噩蒼舊,古氣十足,其風格與戰國帛畫有承襲關係,更具有其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。 漢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,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。漢太祖劉邦在蕭何、韓信、張良等人的輔佐下,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,於西元前202年正式稱帝,立國號「漢」。 漢人繼續為中國人的自稱,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,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。漢代社會劃分為「貴」、「良」、「賤」三個等級。「貴」包括皇帝及其宗室、外戚、軍功後裔等。這個等級高居社會上層,掌握統治權力,享受很大特權。 文物是祖先為子孫後代留下的歷史遺產,無論出自哪個時代,都會或多或少留下一些歷史文化的印跡,解讀祂們身上的文化密碼和附載資訊,對認識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我們自己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。漢代厚葬之風不僅盛行于皇親貴戚、諸侯士大夫,也深刻影響了平民百姓,漢代墓葬中陪葬器的數量非常可觀。 漢代,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,製作精美,傳世遺存的唯一僅見的漢代最具代表性的蟠螭龍榖紋玉爐,一縷幽幽的檀香,每次點燃,散盡長空十萬塵,都為歷史做了見證;人類假如想一想看到自己的渺小,無須仰望繁星閃爍的蒼穹,只要看看在我們之前存在過、繁榮過,而且已經消亡的古代文明文物就足夠了。從漢朝到現在, 生命猶如香風十萬里,自在隨緣,一瓣清香,千年接棒。 廣西省貴縣羅泊灣二號墓遺址 參考資料:1. 中國美術全集-工藝美術篇-玉器 2.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(漢代) 51頁至55頁 3. GIA Identification Report
|